于成龙,明末清初的清官楷模,其人生故事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他的正直和廉洁自守,在科举中以“痛书胸臆”名落孙山,这种坚持己见的勇气在那乱世之中颇为少见。他生活在明朝末年至清朝顺治年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权力交替频繁,有人对新政权抱有怀疑或观望态度。然而于成龙却始终坚信,只要是为了民众谋福祉的政权,便是值得接纳之选。
他在44岁时才决定踏上仕途,从广西小县令做起,一路升迁到两江总督的大位,他的一贯清廉和为民服务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在去世后,他被追赠太子太保,以其一生的所作所为,被誉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入选雍正时期的人品良好者入贤良祠。
于成龙的人生经历,如同一篇篇历史上的佳话,让后人铭记他不畏强權、不受金钱诱惑、只愿利国利民的心志。他的一生,是对于忠诚与廉洁最深刻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