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网》:追忆那不屈的先驱——12月党人的英勇足迹
在1818年的9月,一场关于未来和希望的激烈讨论正在彼得堡皇家近卫军营地悄然进行。几个年轻军官围坐在上尉雷列耶夫的房间里,谈论着他们心中的梦想与抱负。就在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高个子的青年人,他是恰达耶夫,也是一名近卫军军官。在他返回法国旅行后,带回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你们在谈些什么?”恰达耶夫问道。
“当然是在谈论你和你的法国之旅。”年轻的军官们迫不及待地回答,“你带回了什么?”
“我带回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作品,他们在法国被禁止出版,但这些思想对我们来说却至关重要。”恰达耶夫解释说。
雷列耶夫热情地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像法国那样的人口普查,让人们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接着一名军官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宣传,因为我们的国家充满黑暗、愚昧和落后。”
恰达耶夫继续阐述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推翻沙皇统治,消灭农奴制,就像普希金诗中所描绘的一样。”
随即几名年轻军官一起高声背诵普希金《自由颂》的最后一节:
“说到普希金,他的勇气我比不上,
虽然还不到20岁,却写出如此有力量的话。
有自由思想的青年都会喜欢他的诗。
我去法国之前,他为我送行,还送给我一首诗,你们看吧,看最后一节,写得多么好!”
雷列耶夫拿出了这个本子递给恰达耶夫,而这个诗篇正是普希金为他准备的一封信中的内容:
朋友啊,请相信美好的晨曦
将会升起,发光,将俄罗斯从沉睡中唤醒,
在废墟上
将会书写我们的名字”。
他们兴奋地称赞着,这些年轻人都是贵族出身,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跟随拿破仑法军一直打到了巴黎。在那里,他们接触到了启蒙思想,对于自由、平等等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决心改变俄国现状,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
转眼间,在1825年的底部,大沙皇亚历山大突然去世。这位没有子嗣的大帝死后谁将继承他的位置?枢密院大臣和大主教最终决定由亚历山大的二弟康斯坦丁继承皇位。但当康斯坦丁从华沙回来时,他表示自己并不愿意成为新沙皇,并放弃了继承权。此时,尼古拉兄弟急忙向二哥表态愿意当沙皇,而康斯坦丁迅速同意。于是,当天夜晚,全体枢密院成员通告全国臣民,将于12月14日举行尼古拉登基仪式。
然而就在这次仪式前夕,一群敢于反抗的人们行动起来。当清晨3,000多名武装近卫兵突然开进元老院广场并围成战斗阵形时,有人高呼口号:
暴君!制定宪法!
要求!要求自由!
废除农奴制!
但尼古拉听闻此事变得非常恐慌。他命令调集士兵以血洗掉这些叛逆者。但起义者顽强抵抗,最终导致彼得堡市民也加入到支持起义者的队伍中。一时间,无数枪声响彻广场,每一次射击都伴随着士兵之间相互践踏的声音。尽管政府方面不断增援,但起义者仍旧坚持到底,只不过最终因伤亡过重而不得不撤退。
由于彼得堡及乌克兰地区同时发生此类事件,这段历史被记录下来,以纪念那些领导这一系列事件的人们——12月党人。而雷列叶甫及其同伙则因为其英勇无畏,被判处极刑,其余参与者也遭受惨淡命运,不少被流放西伯利亚或判刑。此次失败虽未能实现变革,但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追求真理与自由的人们继续斗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