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分封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蒙古所谓“四大汗国”的提法,但究竟是哪“四大汗国”呢?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指成吉思汗时代分封的术赤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拖雷汗国;另一种说法是指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汉國、伊利哈ン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呢?而且历史上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过所谓的“四大汉國”呢?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代天娇成吉思韩一生兼并及占领了解辽阔的土地,奴役了广大的人口。大约在成吉思韩建功之久,按照游牧民族中分配了家产。
根据蒙古人的重长轻庶习俗,只有成吉思韩长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才有继承父亲财产的资格。“他们是成吉思韩王朝的四根基柱。他授与他们每人一个王朝,称他们为‘曲律’,而被称为‘曲律’的人或马等,都都是杰出的超越于他种最优秀。”(拉施都丁《史集》俄译本第一卷第二册页697)
然而,这样的提法是不太严谨的。因为成吉思韩不仅仅分封了他的儿子,还将国家属民分封给他的五个兄弟。而且,在时间上,分封兄弟比分封儿子还要早一些。
综合《元朝秘史》、《史集》等史料记载,获得分封的是铁木哥斡赤斤及其母,以及按赤台、彼得鲁克塔依、三宝塔和别里古泰。其中铁木哥斡赤斤依据蒙古幼子守产习俗,与其母一起竟获得了一万户以上的地位,比起成吉思韓兒子的数千户地位还要多。(后来,又一次由窝阔台再次将国家属民进行重新分布,并以此作为对原先各人原有的地位进行考量)
由此可见,成吉士韓共分封了九位兄弟和儿子。这九个人在各自分配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土地,将这些地区称之为诸王兀鲁斯。这些诸王兀鲁斯拥有独立管理军队,对应的人口以及贡税权力。
而同时代的人们对这一点也有不同看法。在宋代的一部文献《黑鞑事略》记载:“其主初僭皇帝号者,小名日忒没真,其僭号日成为皇帝。今者小名日兀窟触,其耦僭号八人。”这里所说的“僭号”即称汉。当时称汉的大臣有八人,他们分别是:合撤儿苦也、高出温子的按赤台、高出温子的别里古泰、高出温子的铁木哥斡赤金高出温子的术 赤高出温子的拨都、高出温子的察 合 台 高 出 温 子 的 拖 雷 加 上 窝 阔 台。这表明,当时宋人的观点并不认为存在只有一定的几个大帝国,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在那个时候并没有统一认定的"四大汉國"概念,而是在当时社会中实际存在着更多更复杂的地理政治单位,这些单位通常基于家族关系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起来,并不是简单地遵循某些固定的模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