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古尔邦节:祭献与忠诚的永恒传说
在宁夏南部山区和云南等地,回族人称之为“大尔德”或“小尔德”,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不仅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而且是对忠诚、牺牲精神的一种庆祝。
据说,古尔邦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的先知易卜拉欣,他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以考验他的虔诚。在梦中,他把刀磨得锋利无匹,当他准备宰杀儿子时,却被深深动容,泪如溪流。他痛苦万分,只能将刀架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白印,但最终未能完成牺牲。这一幕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爱,以及对于神明命令的顺从。
就在此时,伊斯玛仪提出让父亲翻转自己,让他匍匐而卧,这样父亲才会坚定地完成神明的心愿。易卜拉欣听从了儿子的劝告,将他翻转过来,再次举起刀刃,就在那一刻,一位天仙吉卜热依勒突然出现,用手背捂住羊羔(代替儿子的位置),用力扭断羊羔喉咙,使其倒地。这场景充满了奇迹,让易卜拉欣明白这一切都是真主安排好的,从此之后,穆罕默德规定每年的十二月十日作为宰牲节,即使这意味着要纪念一个如此悲剧的情形。
因此,每当年底临近,我们就迎来了这个特殊的宗教盛事——古尔邦节。尽管它所处日期随着太阳历和太阴历之间差异而变化,有时候落在冬季,有时候则是在炎炎夏日。但不管何时何地,这个传统都保持着其独特意义,是回族人共同记忆中的宝贵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