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社鼠:隐喻依仗别人的势力胡作非为的坏人,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关于这个成语,下面将详细讲述它的历史故事。
1、城狐社鼠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对门阀制度有着极高的重视,而世家贵族与新兴贵族的地位差异巨大。在山东临沂王家,是一个享誉海内的世家大族之一。王家的后起之秀王敦,以娶晋武帝女襄城公主为妻而闻名。
随着时间推移,司马睿在南方称孤道寡,并建立了东晋王朝。为了拉拢世家贵族,他任用了王敦堂弟王导为丞相,并封他为扬州刺史和镇东大将军,让他训练精兵良将。
当时老百姓们就这样评价他们:“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种威胁,即长江上游军队对京城造成压力。为了防止这一威胁,晋元帝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但这也让权臣心生戒备。
2、城狐社鼠的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中说:“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这是指老鼠藏于神庙里的典故。而《晋书·谢鲲传》则提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理解“城狐社鼠”是一个比喻词,用来形容那些依赖别人的力量,却又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在这个故事中,最明显的是反映出权臣之间复杂的心态和斗争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一成语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描绘出一种政治斗争中的险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那种利用强大的势力保护自己免受损害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