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乡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里,孩子们的小爆竹发出的“批劈啪啪”声,小而不乏力;大人们的大爆竹则是“轰轰隆隆”,震耳欲聋;甚至从高楼上挂下的爆竹,一阵一阵地响彻云霄,让人难以忘怀。
我开始思考,那些被称作“爆竹”的东西里,为什么没有一根真正的竹子?它们又为什么特别是在新春年节的时候,要家家户户都要燃放呢?
原来,最早的确实是用真实的竹子做成的。人们锯切成段,并保留两端完整的竹节,然后扔入火盆中。当这些空气密封在木质内部膨胀时,它们会突然猛烈地炸裂开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爆竹”。
关于为何要在新春时期燃放这种东西,有一个古老而迷人的故事流传着:
据说,在我国南方有一座未知名山脉,被覆盖着无尽长满了青翠绿叶子的巨大的玉米树。这个地方居住着一种叫做“山燥”的神秘生物。这只怪物身材矮小,只有一条腿,却比人类敏捷得多。它不会害怕任何人,每当旧年的余晖渐逝,而新的光芒即将到来之际,它就会悄然下山,偷窃食物并逃离。
然而,当人们抓到了其中的一个山燥后,不幸发生了:所有与之接触过的人都会感染一种病症,他们有的浑身颤抖,有的是全身冒烟,都感到极度痛苦。
正当大家不知该如何对付这些恶灵时,便意外发现了一种解决方法。这群村民以砍伐树木为生,他们通常丢弃截下的树枝堆积起来。一天,他们正在山脚边砍伐树木,因为饿便用那些被弃置的一束束干燥的树枝煮食。当几个山燥出现时,村民准备逃跑却又不敢动弹。但当他们听到声音更大的火焰交错声响起,“毕毕剥削”不断地回荡在空旷的地方,那些隐藏在地面上的怪兽惊恐万状,从此远离了那片土地。
于是,每当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便会点燃这些干燥的声音,以驱逐邪恶带来安宁。而且,在古代,用这类工具驱逐鬼魂、辟邪、赶走瘟疫已经成为常态。
据说,我国唐朝就有这样的习俗。那时候,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地方。在唐朝之后,火药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使用纯粹的手工制品太不方便,所以有人创造出可以卷成纸筒形状并装填火药进行点燃,使其产生巨大声响:“碰-啪”的声音瞬间消失,一去不复返。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制作方式变得越来越精细和复杂,还出现了花炮,有单音响也有连续响有大小各异,无论如何都是五彩斑斓多样化无穷尽尽。
如今,无论喜庆事件或重大节日到来,都总是伴随着这些欢快的声音和色彩丰富的情景,为庆祝生活增添了一份特殊意义。我也渴望体验那个充满烟雾和光芒夜晚,与其他孩子一起跳跃于街道与巷弄之间,在喧嚣中寻找那美妙绝伦夜晚——我们的烟花仗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