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初中全程探秘我国放爆竹习俗的自然起源

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孩子们放小爆竹时,听着“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放大爆竹时,则是“轰轰隆隆”的震撼声响。在一些高楼上挂下来的爆竹,更需要持续一阵子,让人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我不禁想问,这些明明没有竹子的东西,为什么还叫做“爆竹”呢?又为什么特别是在新春年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燃放它?

原来,最早的确用到了真正的竹子。当时人们会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保留两端的坚硬部分,并将其扔进火盆里。由于受热膨胀,密封在内的是空气就会膨胀,以至于当内部压力增大后,“啪”的一声,就会使得整个竹筒炸裂开来。“爆竹”这个名字,从此就这么得名了。

那么,在过年的时候,为何要燃放这些东西呢?据说有一个古老传说:

远古时候,有座不知名山脉,那里的山林中长满了茂密的青绿色的大树。这里居住着一种怪异生物——山燥。这不是人类,它只有不到尺高,只有一条腿,却比人类灵活多了。它不会害怕人类,每当旧年的最后岁月即将过去,而新的纪元即将到来时,它就会悄无声息地偷窃村庄中的食物和财宝。而且,如果被抓住,这个怪物能够让任何接触它的人患上一种奇怪病症:有的身体冷得发抖,不停地瑟瑟作响;有的则全身冒出白烟,全身热得难以忍受。

村民们苦恼于如何对付这位讨厌的小精灵,但就在一次意外发生:他们偶然发现,用砍下的树枝制作的小火堆能发出巨大的噪音,使山燥保持距离而远离它们。不久之后,他们开始刻意利用这种现象,将废弃的树枝丢入火堆,以驱逐那些可怕的小精灵。

自那以后,每当农历正月初一清晨,当所有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一些勇敢的人员便会秘密地点亮这些装满烈焰、充满威力的装置,用其巨大的声音作为驱赶邪恶存在的一种仪式,以保障新年的平安与宁静。

从此,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都有人通过使用各种形式的手法来进行类似的仪式活动,比如使用真实或假造的声音、光芒和颜色的设备。但最终目的都是相同——庆祝生命、新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欢乐。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习俗也随着文化发展演变,从最初仅仅是简单的声音,现在已经发展为各种各样的花炮和烟花,有响一下、响两下的,还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球上的独特娱乐方式。我现在明白了,我国人民对于过年期间燃放鞭炮这一习俗,其根源深厚,又富有丰富的情感意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历史传承的一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