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乡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小孩子放的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则放的大爆竹,轰轰隆隆地震撼耳膜。甚至有些家庭会挂上窗外几串高高的爆竹,一直持续到天亮。
你可能会问,这些鞭炮中真的有用到竹子吗?其实,最初确实使用了竹子。当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保留两头的竹节,然后扔进火盆里。由于热量导致空气膨胀,最终使得“啪”地一声打开了那些密封的竹筒。“爆竹”这个名字就这样来源于此。
那么,在新年的时候,为何要燃放这些鞭炮呢?据说这是源于一个关于山燥怪人的古老传说。在南方某座不知名山上,有一种怪物——山燥,它只有一条腿,但行动敏捷且不畏人。这位怪人喜欢偷东西吃,每当旧年即将结束、新年快来时,他就会下山偷窃。但只要有人被他接触过,那个人都会生病:有的冷得发抖,有的是全身冒烟。
为了对付这个讨厌的小怪人,一群村民发现他们可以利用烧着的声音来吓走它。于是,他们开始在火堆中添加更多的烧着的声音,使得响声更加巨大,从而成功驱赶了这些恶作剧鬼魂。此后,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凌晨,人们便会点燃炸药,用其声音来恐吓并逐走恶灵。
古代的人们还用这种方式来赶鬼、辟邪、逐瘟。而到了唐朝,这种习惯已经广为流传,并且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精巧。不久之后,便出现了纸制成的一系列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手工制作花炮,让庆祝活动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
今天,当家里的喜事或重大节日临近时,我们仍然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焰火展演,以表达庆祝之情。这场面上的光芒与烟雾,如同梦境一般,让我们沉醉其中,不愿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