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农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
孩子们拿着小爆竹,发出了“劈劈啪啪”的声音,而成年人则使用更大的鞭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轰隆隆”声。有时,一串串从高楼上悬挂下来的爆竹会持续放射出声音,仿佛要震聋你的耳朵。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鞭炮中确实没有竹子,所以它们叫作“爆竹”。而且,在新春年节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会燃放它们,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最早的爆竹是用真实的竹子制成。当时人们将竹子锯切成一段一段,并保留两端的坚硬部分,然后扔入火炉内。由于温度升高,密封在内空气膨胀后,“啪”地一下就把整个竹片炸开了。这就是“爆竹”的名字来源。
那么,为何到了新年的那一刻,要特别去燃放这些鞭炮呢?
据说,这与一个关于山燥的小怪人的传说有关。在我国南方,有座不知名山,被长满了密集的绿色巨型植物——金丝楠树。一种名为“山燥”的生物居住于此,它只有一条腿,却行动敏捷无比。而每当旧年的最后一刻临近新年的到来时,他就会偷窃食物并逃往山下的村庄寻找食物。然而,当人们抓捕到他之后,他们却发现接触过这个被捕的小怪兽的人们开始患上了一种神秘疾病:有的浑身冰冷发抖,有些则全身冒着细微烟雾,极其不适。
村民们苦恼于如何对付这可恶的小怪兽,但意外发生了一件事。在这里,以砍伐木材为生的居民常常丢弃他们截取到的木块形成堆积如山。当几个村民去附近森林采伐时,因为饥饿,他们决定用这些弃置之物煮食。这正巧碰上了几个正在探索森林的小怪兽。但当他们准备逃跑却又害怕那些已经烤熟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正在煮食的人类,那些充满噪音但又让人感到安心的声音似乎驱赶了这些小怪兽远离他们。此后,每当农历初一清晨,当人们烧起这种特定的木块,用其响亮的声音来恐吓那些潜伏于夜幕中的恶灵以求得新的平静和安宁。
古代人们甚至利用这种方法来赶鬼、辟邪、逐瘟。
据记载,在唐朝时代,即便是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地方,我国也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方式庆祝这一特殊日子的文化活动了。当时的人们意识到用真正的地球材料制作如此东西太不合理,因此改良技术,将纸张卷制成形状相似的工具,并将其中填充火药。一旦点燃,“咔嚓”地响起一次然后消失,从此解决了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手工艺变得越来越精致,不仅仅限于单纯的一次响声,还出现了多样化花式装饰的大型模型,以及各尺寸大小不同的产品,如同麦穗一样细小或像大枝干一样粗壮,无论大小都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使它成为喜庆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每当家里有喜事,或遇重大节日庆典,都不能少掉几回拍打掌声,用以表达快乐与欢庆的心情。你可以看到孩子们聚集起来,与朋友嬉戏玩耍,在街角巷尾尽情享受欢笑与音乐交织编织出的美妙夜晚。而烟花,更是让这一切更加生动活泼,让我们沉醉于绚丽多彩光芒中跳跃前行直至深夜始终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