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曾经如何用扇子原来扇子并非最初为纳凉而来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扇子从未只是简单的风扇,它承载着文化、艺术和身份象征的一面。早在舜时期,就有了五明扇,这种障扇不仅是仪仗中的装饰,更是尊卑等级的象征。唐玄宗时期,上朝时要用六柄障扇遮住天子的身影,让臣子们才能拜见圣容。

纨扇与折扇两大类,也各自有其独特之处。纨扇边框多为竹制,边缘绷紧而光滑,如同班婕妤诗中的“皎洁如霜雪”,常被宫娥们作为哀怨寂寞的情感代言。而折扚则以其方便折叠之用,在宋元时代传入中国,被文人墨客所喜爱。

明永乐皇帝对折扚情有独钟,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题诗赋词赠予大臣,从而使得折扚成为一种文化交流和友情表达的手段。一把题过诗画过画的折扚,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风物,还成为了文化人的身份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调的普及让纳凉成了过去的事,而豪车名表大别墅也替换掉了曾经人们手中那把最大的救星——风帘。但正如班婕妤所唱,“秋节至,凉飙夺炎热”,那些曾经被遗落在记忆深处的小小风帘,现在又回到了人们心间,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消暑工具,更是连接往昔与今日、个体与社会价值之间桥梁的一部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