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喊舍:后辽最后一位君主,怎样才能忘记他在历史上的这段不朽篇章?从1176年到1220年的45年生涯,他的名字与后辽的兴衰紧密相连。面对金国和蒙古帝国的双重打击,他带领残余部众东渡鸭绿江,流亡至高丽西京平壤,再次渡过大同江,最终在1217年自立为王。
然而,这份独立仅持续了短暂时间。在这一年中,他先杀死了前任君主耶律统古,然后又将耶律统古之子耶律金山杀掉,自称大辽收国王。他未曾想过的是,这样的行为会引起更大的风波。就在他即将巩固自己的地位时,又一次权力斗争爆发了。1218年,一群投靠蒙古人的契丹首领联合起来,他们以蒙古、契丹军及东夏国元帅胡士兵十万,以及高丽援军四十万,对抗著名的“背刺者”——耶律喊舍。
最终,在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中,耶律喊舍遭到了彻底失败。大败归途,他带着悲痛的心情,被迫放弃抵抗,最终在1220年的春天(或是前一年),他的国家——后辽宣告灭亡。这场灾难并没有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在蒙古人的指挥下,将剩余的人口迁移到西楼继续生活。
作为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尽管他的存在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他留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深刻而持久。在位时间虽然短暂,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回忆和思考的话题。而对于我们来说,要如何评价这样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