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火星大气演练场天问一号逆袭9分钟

在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担任副教授的赵瑞,身着白色文化衫和蓝灰色牛仔裤,半边框的金丝眼镜后,他那不大却充满光芒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地球火星大气“演练场”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他曾经提到过,当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时,他的心情是激动而又安静,“发射当晚,我根本睡不着觉,每隔一小时就查看一次手机,看看是否有更新。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看到成功着陆的消息,我才放松下来。”

5月15日,天问一号顺利降落于火星表面,这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科研人员投入巨大的努力,而赵瑞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为探测器结构设计提供了精确的气动载荷参数。

回忆起那个紧张刺激的9分钟,在哪怕是一年之后,赵瑞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手心微湿、心跳加速的情绪。那是人类首次将探测器送至如此遥远的地球之外环境,即使是在通信延迟达到18分钟的情况下,也需要依靠自动化系统完成任务。

为了克服这一难关,赵瑞团队必须模拟出准确无误的大气条件,并且进行复杂计算以预测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时所承受的力、热和噪声等因素。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地球与火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一百分之一,而且主要成分不同。

通过长时间辛勤工作,他们最终开发了一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多类大气再入通用气动分析软件。这项技术对于未来任何类似的空间任务都是极其宝贵的。作为一个对细节要求严格的人,对他自己更是如此——无论是在评审别人的研究还是在自己的项目中,他都追求完美。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赵瑞也是一位家庭父亲。他对待工作认真,对家人更为温柔。他的爱人同样从事航天相关工作,他们共同分享对国家和太空梦想的情怀。在家庭生活中,他像处理科学问题一样耐心细致地陪伴儿子构建乐高积木,就连这份平凡而又充满爱意的小事,也让他感到幸福与满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