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字受益,号太和居士,是北宋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真宗第六子。母为文定皇后刘氏。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即位,时年十三岁,由章献明肃皇后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始亲政。在位期间,一度爆发与西夏的战争,最终签订“庆历和议”。
赵祯性格宽厚,对下属宽厚,以待百姓休养生息。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与科学技术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诗书法之才,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其诗。
赵祯晚年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在嘉祐八年的三月二十九日驾崩于汴梁宫,从此被尊称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其庙号仁宗,将葬于永昭陵。
在历史上,他被誉为“守成贤主”,他的治世有“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之美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为古文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的一些改革虽未能彻底实施,但却对后来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