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燕国最后一任君主,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继承了燕国的宝座。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他与赵国结盟,赠送五百金作为酒资,这是为了庆祝两国的友好关系。但他的顾问栗腹却建议趁赵国军力虚弱之机发起攻击。尽管其他大夫也持相同意见,但昌国君乐间坚决反对,他认为赵国是个四面作战的强敌,不可轻易攻伐。
然而,燕王喜不听劝告,他相信自己的军力足以压倒赵军。因此,他调动两路兵马,一路攻打鄗邑,一路攻打代邑。但就在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大夫将渠出现了。他警告说,与人为敌、互相进退,而后又用金钱来诱惑对方,这样的行为是不吉祥的,而且很可能导致失败。然而,燕王喜不予理会,将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父亲亲自带领偏师前往。
最终,在宋子的战斗中,栗腹和卿秦都被廉颇击败,并且逃到了赵国。而乐乘在代邑也遭遇同样的命运。在这场灾难发生后,大臣们请求停战,但廉颇拒绝,因为他要确保将渠出面调解。这时,将渠才得以成为关键人物,他主持了一次谈判,最终成功结束了战争。
多年后,当李牧率领赵军进犯时,剧辛曾经居住在那里,与庞暖有交情。当时,由于连续遭受秦军围困的困境,庞暖被任命为新的大将,而剧辛逃往了另一方。在这个时候,有人提议趁着这个机会攻击赵国,但是当剧辛询问关于庞暖的情况时,被告知他容易对付。于是,他们派剧辛带兵去攻击,但结果并不如预期那样顺利:庞暖迎战并俘获了二万名燕军士兵,并杀死了剧辛。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政治上的联盟还是战争策略,都需要深思熟虑和谨慎考虑。一念之转,便可能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危险之中。而真正智慧的人总能在危急关头做出正确判断,从而避免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