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

孙怀仁,黄梅戏的传奇人物,她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旦行演员,也是黄梅戏导演工作者。她的一生都在黄梅戏的世界里绽放,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瑰宝。

1950年,孙怀仁考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从表演入手受过严格的训练。1958年,当时中国京剧界的大师梅兰芳来到安徽进行巡回演出期间,看到了她主演的《打焦赞》,对她饰演的杨排风一角颇为赞赏,并亲自指导她化妆、教她挑花线动作,这些经历对她的影响深远。

进入黄梅剧团后,她扮演过各种角色,从花旦到刀马旦,再到彩旦和老旦,每一个角色都是她精心选择和完美诠释。尤其是在与严凤英、王少舫等大师合作时,她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舞台上生存和发展。

1980年,孙怀仁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在那里,她系统地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并且通过自编、自导、自 演来实践这些理论。这段学习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她的文化底蕴,也为未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到剧团后,不久便被派往香港进行外展工作。在这次外展中,她发现了一位叫马兰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但性格豪爽,有着天生的舞台魅力。孙怀仁决定让马兰担任龙女一角,并且亲自指导马兰如何塑造这个角色。之后,又连续排出了《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这两部作品,这三部作品被誉为“马兰三部曲”,实际上也是孙怀仁在导 演上的三部曲。她总是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情感去理解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交流。

退休后的孙怀仁并没有停止思考对于黄梅戲藝術發展的问题。她认为,要想让黃梅戲繼續活躍下去,就必须時刻記得觀眾的心聲,用創新的方式吸引新觀眾,同时又不能忘记傳統中的精髓,不要讓黃梅戲走偏離自己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孫懷人扮上了導師與學生的雙重身份,一方面向前輩學習,一方面指導後進,這種循環往复使得黃梅戲得以持續發展至今。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