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翻阅过一本名为《握奇经》的古代兵书,它是中国古代关于八阵布列的典籍,又被称作《握机经》或《幄机经》,总共有两卷,内容精辟,字数约380余字(其中一本约360余字)。据传,这部兵书是由黄帝臣风后所撰,而姜尚则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解析。这外加了佚名作者所著的《握奇经续图》,共计两卷。而晋武帝时期的西平太守马隆,则编著了《八阵图总述》,也是两卷。
关于这部兵书的创作年代,有不同的说法。在李卫公问对中记载:“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南宋时期朱熹则认为,这可能是在唐朝李筌所编纂。而在宋史·艺文志中,也第一次出现了它的著录。目前流传下来的版本包括汲古阁本和红杏山房本等。
在《握奇经》中,以天地风云四阵作为正宗之阵,并配以龙虎鸟蛇四阵作为辅助之用,合计构成了八大阵型。大将会在这些阵型中掌控着机动性强的一支“余奇”之军。当布置这些陣時,由游軍先行警戒于兩端;布陣完成後,游軍則撤至陣後待命。当战斗爆发时,正宗与辅助之军分别与敌人交锋,而游军则从背后突袭,为整个战局提供协同效应。大将居于中央指挥全局,并利用“余奇”之军来支持关键战役方向。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正宗与辅助各方位、布陣與戰鬥時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变换演化关系,有许多细节解释不尽一致。
以上内容摘自《兵书战策》,转引自三只眼睛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