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记》是东汉时期荀悦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总共有三十卷。荀悦字仲豫,他非常喜欢写作。在献帝的时代,他曾担任侍讲,后来升迁到秘书监和侍中这样的高位。他不仅写了《汉纪》,还有一部名叫《申鉴》的作品。
献帝认为班固的《汉书》太复杂难以读懂,所以他在建安三年下令荀悦按照《左传》的编纂方法来撰写《汉纪》,并在建安五年完成了这部作品。这本书大约有十八万字,比起班固的《汉书》少得多,但它从西汉开国到王莽篡夺朝政前的历史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虽然荀悦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班固的《汉书》,但他也做了一些增补,比如提到了王仁和王闳对皇帝提出的谏言,这些内容在原版的《汉书》中并没有出现。此外,《汉纪》的记载方式也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Han Ji》为编年体史学提供了新的见解,它继承了春秋时代和左传中的精神,将这种史学方法推向更高层次,使其与纪传体并驾齐驱,成为两种基本史学体裁之一。该书记事简明扼要,用词犹如“荀 悃曰”,评论时事深刻精辟,被后人广泛称赞。至今,《Han Ji》的版本以“四部丛刊”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