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亦称南粤或赵朝,是秦朝灭亡后,由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日中国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和越南北部。建立者赵佗,曾是秦朝时期的龙川县令,因平定桂林郡和象郡而自立为王,自称“武王”,标志着岭南地区封建制国家的诞生。
在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七国后,便开始着手平定百越之地。屠睢被任命为主将,但因滥杀无辜,被当地人杀死。任嚣接替屠睢,再次率军四年完成了平定任务,并设立了三郡,其中之一即是赵佗所仕之龙川县令。在秦末乱世中原陷入混乱之际,赵佗借机起兵,在前203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南越国。
与此同时,他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和辑百越”的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汉族与各民族间的融合,同时使得汉文化和文字传播至岭南,使得这一区域文化面貌大变。
随着时间推移,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并派遣陆贾出使,与赵佗达成了归顺协议,使得 南越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的几十年里,即便吕后发布禁令禁止向其出售铁器等物品,也未能阻止其继续独立发展,最终在刘恒即位后的努力下,再次臣服于汉室。
然而,在晚年的赵眜继位之后,由于国内动荡及外患威胁,他再次请求支援并得到漢武帝支持,对闽越进行讨伐,以维护国家安全。这段历史显示出尽管政治形势多变,但对稳定的秩序追求一直是各方共同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