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那些事》中,人们常说明朝是官场上看脸的时代,但实际上,明朝政坛上的美男子并不少。他们不仅颜值高,还经常在官场升迁中占据优势,即便是在重要岗位的选拔,也往往会考虑到外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位名叫王越的人,他以其俊朗的外表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
当明英宗复辟成功后,他意识到北部国防空虚,便决定寻找一个能整军经武的人选。但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山东按察使王越进京述职时,英宗一眼就被他的风采所吸引,当即拍板定了:不用再举行海选,就让他来。这一决定也引起了朝中的争议,因此产生了一句流行语:“朝廷取士,多看仪表!”但事实证明,这次选择并没有错。王越不仅有着高颜值,而且文武双全。他精通射箭,并且深受岳飞影响,不仅练习武艺,还写诗作文,以一种充满激情和热血之气的方式。
在战场上,王越更是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他率领军队,在漠北沙场上打败鞑靼,可汗,并几乎活捉达延可汗。尽管他未能完成这一壮举,但他的战功依然令人敬佩,最终因战功封爵,是明朝唯一以战功授予爵位的文臣。而到了晚年,他又与世长辞,被安葬于河南。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对这位美男子的一种无尽赞扬,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那时候官员选拔的一个侧面——即使是在那么严肃的地方,也有人因为其外貌而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