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不做皇帝,朱允炆能不能凭借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儒等人开创一个盛世?答案是:这个问题可以很负责任地回答,如果朱棣没有成为皇帝,那么大明王朝极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以朱允炆的能力,他绝对有把大明王朝毁灭殆尽的本事!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这位明太祖朱元璋生前苦心培育的皇太孙,却从来是一个无能的君主。他缺乏基本素质,这一点可以从他如何不作不死一步步丢失江山给朱棣看。很多后人都将这一切责任推给了朱元璋,认为是他生前对功臣宿将的大屠杀导致了这一结果。但仔细看看朱元璋留给他的人才团队,就知道这是多么厚重的一份礼物:文有战略家卓敬,武将有防御高手耿炳文,还有进攻中的骑兵战悍将郭英,以及谋略家刘璟与徐辉祖。这样的才俊济济哪里是无人可用?然而这一切好牌,都被朱允炆打成了废牌。尽管拥有几个潜力的人才,如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儒,但这些宝贵的人才在三年的时间里如一日地被当作宠儿,而不是得到应有的利用。即使如此,也还有机会提前解决问题,但这三个废牌强烈反对的声音让一切不了了之。后来,当李景隆推荐另一个废牌时,大军也因此败退无存。
所以说,有这样拙劣的用人眼光,即使没有发生改变,谁也无法预知这样的治理方式会带来怎样的一种结局。而更令人恐惧的是,性情温和礼贤下士虽然是一种优点,但忽视了他缺少应有的襟怀。在真定战役中,本应该辅佐他的耿炳文已经把敌军逼到寸步难行,只要按照既定的战略进行,可以轻易胜利。但关键时刻,由于急躁,不顾耿炳文赢得较慢的情况下换上了李景隆,最终大败亏输。如果把整个历史比照末代皇帝崇祯,他们两个人的缺点简直像双胞胎一样。
当然,一点欣慰的是,在被篡位后的信任者们,对他忠心耿耿。而崇祯上吊后,其信任者的行为却各个争着卖身投靠,以此意义说,至少在这个方面,比崇祯还要稍微好一些。但毛病如此,在当时建立初期且周边四面受敌的大明王朝,如果没有出色的领导者如朱棣,大明这个江山,或许真的就被其他国家所取代。此时此刻,我们只能忐忑不安地思考:如果那时候没出现救星,是不是我们的大帝国已经注定要沦为别人的嫁衣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