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强国清帝国一隅从148个朝贡国到22个的奇异变迁

清朝的盛世贸易:从148个朝贡国到22个贸易伙伴,背后的利益与变迁

明朝时期,有着148个朝贡国家,而到了清代,却仅有22个贸易伙伴。尽管清朝的领土面积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而明朝仅有350万平方公里,但这些剩余的领土并非是未被统一地区,而是那些曾经向明朝进贡的小国和部落。在那个时代,这些小国和部落只会进贡一些价值不高的物品,但他们却能够获得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回赠,从而吸引了众多国家争相前来。

比如琉球,它通过这个系统获得了大量低价商品,并在其他国家销售,这种中转贸易几乎无本可赚。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外国商人冒充外国使者,以此骗取大明财物。而这种“厚往薄来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大量伪劣产品堆积,如同工资一样发放出去。

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琉球,每两年才需要一次 朝贡,但实际上一年就能多次出现。这使得天朝虽然厌烦其繁琐,却无法拒绝。此外,一斤龙涎香在苏门答腊只值中国铜钱9分,如果作为朝贡,则要赏赐48分;一斤锡只值500文,可给予琉球赏赐8分;一斤胡椒原价19文,送到北京则要赏赐30分,差距达到160倍。

正统初期,当时英宗甚至下令从官库支取300万斤胡椒和苏木,以交纳于北京。这显示出花费了多少冤枉钱财,最终不得不当作工资发放。因此,不少传教士认为,真正的情况并不只是世界向中国进貢,更像是中国向世界进貢。

到了清代,此类关系开始转变为更为正式和平等的地位,主要改为通商贸易模式。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四大港口成为重要的交易中心,其中广东专门负责西洋贸易。而这四地所接待之西洋船舶数量远超于古代,即便是在1758-1838年间,在广州港内共计接待5107艘船只,这规模远超过明代。

而对于那些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大量西域小国,他们在清代直接被整合成了中国版图,使得这些区域彻底失去了独立性。这一点,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历史长河中,是不是只有强大的帝国才能留下深刻印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