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民间故事第一个在紫禁城养心殿办公的人不是皇帝竟是一位隐世高人图

自公元1772年雍正皇帝将寝宫和办公室迁至养心殿后,它的名声日隆。今日各种长度不一的清宫戏更将养心殿的大名推到妇孺皆知的高度,许多游人来到故宫,第一要看金銮殿——太和殿,第二就是要看养心殿。

然而,雍正并非第一个赋予养心殿神圣使命的人。在他搬进这里100多年前,有一个人,将此地作为帝国的中心。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太监魏忠贤。

万历十七年(1589),河北肃宁的一个姓魏青年告别了妻子、女儿背上整个家族拼凑的一包散碎银两向京城走去。他的目的地是紫禁城,此刻他最大的梦想是在那里做一名宦官。一路上,他默默祈求上苍保佑梦想成真,因为他已无路可退。

22岁对于宦官来说实在太老了。但魏某高大俊朗的身材发挥了作用。明人谈迁《枣林杂俎》记载:“客某奇其貌,资值东宫。”这个神秘的中间人在魏忠贤得势后,“避去,其名姓无传焉”。

魏某侥幸入宫后,被主人随便起了个名字——李进忠。他性格豪爽、身材健美,但作为文盲,在整个宦官权力体系中,他注定处于最底层,几乎没有任何发迹的可能。

成为“太监”,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今天人们常以“太监”通指所有经过阉割服务于皇室的奴仆,其实,在明代,只有最高等级的宦官,即紫禁城二十四衙门首领才被称为“太监”。

这位老文盲能够于31年后成为魏忠贤,是确实有几分运气。他入值东宫,服务于太子朱常洛一家,一手养大的朱由校竟做了皇帝,他想不鸡犬都难!运气之外,对主人他确实很忠诚。在老皇帝万历去世之前,一家始终受尽冷落。《枣林杂俎》记载:“万历时,宫禄亨不给,皇孙(朱由校)苦之。”

有一天,小主人登基,他们都得到了丰厚报酬。这位53岁的大字不识一个人的老文盲,不仅得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职位,还获得了一切荣耀和尊敬,这真是咄咄怪事。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皇帝本人,也是准文盲!朱由校出生之时,本应父亲朱常洛即位摇摇欲坠之际,但因父母早逝,无父无母,最终成了无人管束的小孩子。这孩子显然不爱学习,更不爱像个木偶般坐在奉天门前听满朝文武说着自己全然不懂的话。

但如果据此推测朱由校是个清心寡欲的无趣之人就错了!恰恰相反,他热爱生活,是个精力充沛的大玩家。在乾清宫丹陛下曾有一座石洞叫老虎洞,其中砌石为壁,可以藏匿,而天启皇帝住进乾清宫后,为老虎洞开发出了全新的功用——捉迷藏。他常常在月明之夜藏匿其中,使宦官找寻。不过这种游戏缺乏悬念,他们总是虚张声势半天才出现在老虎洞内。

这扇精美绝伦的大门里,是灵动艺术创意;外面,却是不那么结实需要一个可靠守门人的时候,就选上了魏忠贤。而更多的人,由于难以见到大门后的神秘世界,所以只有少数幸运者能亲眼目睹他们那伟大的工作。那扇门永远关着,让那些渴望进入的人继续幻想它所隐藏的事物。而我们的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那些隐世高人的传奇与我们一起沉浸在历史深邃而又迷离的地方。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