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其兴衰或许与历代皇帝的治国理念息息相关。赵匡胤,尽管出身武将,但他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巧妙地削弱了禁军将领和地方藩镇的力量,为宋朝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开端。
在那个年代,寺院僧官们常常拍马屁讨好君主,而赵匡胤即便面对佛像,也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为外界所动。在百姓告状时,他依然冷静处置,以公正之心解危机。
齐州,那个位于今济南市一带的地方,在北宋初年与边境附近,是一个税收较高的地区。一次事件中,一名官员李汉超因征收过多税款而遭百姓投诉,赵匡胤迅速调解事宜,并赠予他白银,让他退还给民众。李汉超深受感动誓要报效国家。
在接管后周天下的过程中,赵匡胤不断进行南征北战,其中有一位忠诚可靠的将领郭进,被任命为洺州防御使、西山巡检。这位五代末年的著名将领深受赵匡胤信赖,但有人诬陷郭进与北汉英武帝刘继元有勾结,最终导致郭进被捕。然而,这个人并没有杀掉诬告者,而是用计谋说服守城将领投降,并亲自带着书信到达皇帝手中。但是,当这个人要求奖赏时,赵匡胤却不愿意给予,因为这背叛了真相,即便如此,那个人还是被授予官职作为赎罪。
此举体现了赵匡胤对忠诚和信用的重视。他虽然从小皇帝的手中夺取了皇位,但在治国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才华和用心。史学家元脱脱曾评价道:“三百馀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