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一本史书中记载,元朝皇帝在逝世之时,只是让人用两半巨木的枝干,从中间掏空后,将遗体放入其中,勉强形成棺木模样。两半树干合上后,用漆给它抹上颜色,再用黄金镀边,一圈圈绳子在棺木周围缠绕,以此作为临时的葬容。然后,让马匹踏平这片土地,上面安置一头骆驼,并安排数千匹马在陵墓旁守护。在草木生长、土地平整后,这片地就看不出曾经有人葬于此,因此,又无人知晓。
网络配图显示,成吉思汗的手下也会杀掉一头小骆驼,但他们选择的是有母亲的小骆驼。当母骆驼失去孩子而悲伤过度,它就会牢记这片地方的位置。这便为来年寻找陵墓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可靠,有人认为这是后来的统治者为了诽谤蒙古人的智慧所作的讽刺,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引”并不可能来自如此短暂生命的动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逐渐受到汉族习俗影响,他们开始使用更为传统的棺材形式,即将两块剖空的大树放在遗体下,然后合上并加以固定。蒙古人保持着简朴生活方式,不仅寿衣简单,而且随葬品也仅限于死者生前喜爱的一些物品。而对于皇族来说,由于其尊贵身份,其下葬仪式更加隆重,随葬品更加珍贵和丰富,但即使如此,也没有允许官员参与,更未设立墓碑或标识,以防止盗墓。
由于历史记录不完整,使得元朝被人们包裹了神秘薄雾,这或许就是元朝皇帝“无陵”的原因,也或许永远是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