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将领、泗国公。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投奔了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此后,他随朱元璋攻克了多个城池,并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至正二十二年的叛乱中,虽然他英勇作战,但最终不幸身亡。朱元璋对他的忠诚和贡献深表惋惜,为其立庙祭祀,将其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为高阳郡公。洪武三年(1370年),进太庙;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庄。
早期经历
耿再成在到达朱元璋麾下后,与之共同参与了多次战斗。他在瓦梁垒的战斗中,因为无力与敌军抗衡,被迫撤军,这一决定让朱元璋得以设伏并大败敌军。
战争中的辉煌成就
除了瓦梁垒之战外,耿再成还有许多其他显赫的战绩。他曾担任镇抚官,在渡江时随着朱元璋南征北讨。在集庆和镇江等地取得胜利后,他被提升为行枢密院判官,并负责镇守滁州、长兴和扬州。此外,他还成功攻破金华府,并留守处州,以抵御来自元朝的攻击。
悲剧性的结局
然而,最终耿再成是在处州的一场叛乱中遇害。当时,一些降将和苗族部队背叛了他们的盟友,而耿再成却仍旧积极应对这次叛乱,最终因受重伤而逝世。尽管如此,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忠诚赢得了当时人的赞誉,被视为一位杰出的指挥官。
评价与记载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持军严,士卒出入民间,无所捐。”此外,《明史》还提到:“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其勋业未竟,而褒崇庙祀者,其犹幸也夫。”
亲属成员
耿再成有一个子女,即杭州指挥同知的儿子——耿天璧,在洪武七年的抗倭远征中不幸溺死。
历史记录
关于耿再成的生平,有多份文献记载,如《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明太祖实录》以及《国朝献征录·卷六》等。这些建筑提供了一种全面认识这个传奇人物及其时代背景的地道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