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统一之后,帝权虽然保持了同一性质,但各朝之建立则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秦帝国的崛起是由长期的列国争霸和强者胜出的结果。而晋、隋、唐、宋这些朝代,则是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通过反叛方式夺得权力。元和清两代则是在外部强大军事入侵下导致中原汉族政权解体,从而形成了异族统治。
除了汉和明两代,其余所有朝代都不是通过农民起义来建立的,而是由“匹夫起事”逐渐形成的国家。汉和明两代具有两个鲜明特征:首先,它们都是新兴政权,由赤手空拳打下,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早就确定领导人的地位;其次,在天下未定之时,“起事”者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集团,这个集团内部存在主从关系,但许多成员都拥有重大功勋和实力,对于领袖构成潜在挑战。
李自成集团和洪秀全集团也具备了这些特征,最终覆灭正是因为这两个特征发作所致。在以汉、明模式建立起来的政权中,打天下的任务结束后,就会面临内部分裂,必须渡过这个危机才能稳固自身。此时,一些领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会大肆杀灭那些可能威胁自己位置的人物,如刘邦消灭韩信等人,或朱元璋消灭李善长等忠臣。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出于情感或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对权力的本能追求,即使是在患难与共的情谊面前,也难以抵挡对抗势力的诱惑。
因此,无论称兄道弟还是君臣关系,都极易演变为对绝对权威构成潜在威胁,最终可能引发血流成河式的清洗。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李渊或赵匡胤这样的领袖,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设立了明确主从关系,因此相对于那些需要不断维护家族利益的情况来说,更容易保持秩序。最后,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仍然是用血液——要么让他人的血流尽去,要么将權力控制在自己的家族成员手中,以防止外界力量干预,并确保家族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