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字修龄,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明朝末年大臣,杨嗣昌之父。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初任雒南知县,后调往长安。万历四十年(1612年),升任御史。崇祯元年(1628年),杨鹤升任左佥都御史,累迁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然而,在乾隆帝统治时期,他对雍正帝的统治持有疑虑,这种不满在自然界中的风雨声响中得以表达。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国家面临困难时,最重要的是恢复国力的元气。但自从进行了大规模战争和加派税收以来,我们已经损害了百姓的元气。此外,由于宦官结党营私和打击好人,我们也受到了士大夫们的伤害。”他的话被认为是名言,但他也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讨厌。
在接任陕西三边总督期间,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他的领导下,一些贼寇被招安并获得赦免,但这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他还因为神一魁归顺而受到诸多指责,并最终因误导朝廷而被捕入狱。
尽管如此,在晚年的评价中,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清望高的人,但不知兵;有人则批评他养贼、误国。而历史上的记载,如《罪惟录·列传卷之二十五庸误诸臣传》由查继佐撰写,对他的行为有着深刻的批判。这一切,都成为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生平故事。在自然界中的风雨声响中,我们可以听到过去时代的声音,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