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政治场景中,尽管朝臣能够合法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皇帝对他们抱有戒心,因为这些人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圈子;更不用说宗室成员了,他们之间的争斗和相互残杀事件频繁发生。唯独宦官因其特殊性,成为了皇帝最可靠的人选。
宦官并不会削弱皇权,只有当皇权强大时,宦官才能维持其力量。因此,不管唐朝宦官专权的程度有多么严重,皇帝仍然倾向于信任和宠爱他们。而朝臣、宗室以及外戚的种种行为为宦官掌握大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唐朝后期,“南衙北司之争”不断发生,这期间,宦官利用手中的军事力量和皇帝的信任发起了一系列事件,如二王八司马事件和甘露之变,使得南衙势力遭受重大削弱。在此之后,即使是立储大事,也完全取决于宦官们的意见。
因此,对外戚来说,是绝无可能获得真正信任的地位,他们只能作为平衡宫廷政治的手段而存在。当没有外戚时,皇帝只能依赖于宦官,而这正是通过皇帝信任而逐渐扩大的一个集团。
整个唐朝历史中,有24位君主继位,其中嫡长子继承者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通过武力夺取政权。这导致了社会动荡不安,并且由于长期居住内宫,对宫廷所有事情如指掌的小利益往来导引开关门扈从侍卫等便利,加深了对宦 官依赖。如果宦 官通过拥立新君,那么即便新君未稳坐,其依赖关系也将进一步加深。
曾经侍奉过六个不同君主的大型人物仇士良,以其20余年的专权而著称,即使虽然受到不少批评,但由于他“自恃其术恩礼不衰”,让人难以放弃他的位置。他运用的“固纹术”是什么呢?就是要让皇帝沉迷声色犬马,从而高兴愉快,让他乐此不疲。由于拥有着控制天下大权与享乐两者的能力,所以对于他的专横也不愿轻易改变。这种“固纹术”的运作,就像应时雨后的蔓草一样,在适宜的环境下生根发芽,不论火烧还是春风吹,它都能迅速复苏。此情此景,无疑是反映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最终也会演变成无法阻挡的一股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