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28年的元朝,泰定帝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当时,大臣燕铁木儿趁机在大都发起政变,拥立前朝皇帝武宗的儿子图帖睦尔为新一任皇帝。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图帖睦尔接受了帝位,并改元称天历,这便是元文宗时代。
此时,上都诸王势力强大,而蒙古各行省则对大都政权持怀疑态度,有些人甚至视之为叛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民心,元文宗采取了一种策略,即通过“哥哥”这一身份吸引孛儿只斤和世瓎回京就位。这两个兄长都是多年来忠实追随他的统治者,他们被召回京城,以期获得回报。
然而,在稳固自己的位置之前,和世瓎于1329年1月匆忙即位,他成为历史上的第九个蒙古帝国皇帝——明宗。在这个过程中,他选择在和林即位而非回到大都,这表明他对弟弟未来的安全仍有所担忧。
作为新的领袖,孛儿只斤和世瓎向弟弟元文宗提出建议:“你应该抽空接近儒家学者,加深对古今治国得失的理解,不要荒废时间。”但后来,他开始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将亲信安排至重要职务,让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将元文宗边缘化,这让后者产生了杀意。
最终,在兄弟相见仅四天之后,即1329年8月,“正当盛年的”三十岁的明宗突然死亡,此事件史称“天历之变”。这场家族间的生死较量再次证明,即使是亲兄弟面对君权,也难免陷入你死我活的地步,这几乎是历史上的一条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