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一一探究。
首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说打石头就能得到锐利的边缘或尖端,这不就是第一模式了吗?确实如此,用一块石头击打另外一块石头,不管成为什么形状,只要能够使用就行了,这种打制的技术叫做第一模式。它简单直接,但却是人类工具制造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但时间并没有静止,它继续推动着人类智慧和技术的发展。到了170万年前,我们迎来了第二模式。这时,石器的形状比较规矩了,比如典型的手斧两面都经过精心打制,两侧对称,是不是有点像现代人设计产品时追求的一致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非洲20万年前,又出现了第三模式。这里的人们不仅在技艺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也有了一套非常讲究的程序。这一点无疑是对之前经验的一次升级,更接近现代人的工艺水平。
而到了3万5千年前,那些早期的人类已经不仅会制作石器,还会用骨头做出有倒钩的鱼叉、可以缝衣服的骨针,还会画壁画以及雕塑等,这些都是第四模式带来的成果。在这个阶段,他们展现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童心竹责编
人学网·人类通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