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影片农业如何塑造社会与人口种族格局

在旧石器时代,随着人类工具的不断进化和生产力提升,人口数量也得到了显著增长。约100万年前,猿人的数量仅有125000,但到了距今1O00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经上升到532万,大幅度增长了42倍(参见第二章第四节)。农业的出现,使得某些地区食物供应更加稳定和丰富,从而促进了更快的人口增长。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间,全球人类人口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100万年的增长相比,大致增加了25倍(见图“世界人口的增长”)。

这种增长并非普遍,而是选择性的。技术革新领先的民族,其人口增速也遥遥领先。因此,就像早期的人类取代他们原始祖先一样,现在的农民取代了狩猎者。这个过程可能是这样的:由于实行组放型农业,每个村庄很快就面临逐渐增加的人口压力。于是,超出需求的人口被迫扩散到周围新的地区,在那里开垦土地建立新村庄。如果这些区域有一些不适合移民开发的地方,那么当地居民就可以将这些地方作为避难所,使自己生存下来。

例如,在非洲情况下,有广泛分布的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被分别挤到了茂密丛林或荒凉沙漠边缘。而北美洲的情况也是如此,那里曾广泛分布的操绶绔尼语印第安人,由于普韦布洛农人的排挤,被迫离乡背井。(见图“狩猎者的后撤”和“农人的扩张”。)

农业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还存在共生关系,如刚果森林区中仍然盛行的情形,这是一个例子。在那里过渔猎生活的俾格米人向耕种土地黑人的提供肉类、蜂蜜等森林产品,同时再从黑人那里接受谷类和铁制武器。这两个种族能够保持各自特点,并且维持一种平静共处。

最常见的是,当两者之间形成相互通婚融合。当人口压力再次产生时,这些混血儿便又向新的地方迁移,并继续融合。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小麦、牛、轮子以及犁发源于中东,但传入中国北部却是纯粹蒙古种人的移民。一伙又一次迁移使得农业传播至全球各地,最终导致过去全体人类由狩猎者组成,只剩下公元1000年时只占总体1%。

职业转变反过来影响了种族变化,全世界种族分布图表明,10,000年前高加索、蒙古、黑人、布希曼及澳大利亚这六个种族大致平衡。(参看“全球种族分布。”)但到了公元1O00年时,这一平衡遭受剧烈扭曲,此扭曲对从事农业的人群有利,如蒙古、高加索及黑人,对仍过渔猎采集生活如布希曼及俾格米则不利。此外,由于居住在与世隔绝岛屿上,他们未被发现,因此能维持原状——直到18世纪欧洲探险者发现他们才改变命运。

此外,还有一段关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悲惨遭遇的小结,可以补充文章内容。不过考虑篇幅限制,我们这里简要概述其主要观点:

农业对亚洲及非洲地区特别显著。

蒙古種人民類為東亞地區擴張與支配奠定基礎。

非洲南部則由於農業技術與鐵器工具帶來好處,使得當時黑色種群從草原內城往南方擴張,這導致原本相對均衡的地理範圍內種群結構急劇改變。

今天全球性質上的種族分佈圖顯示,一百萬多前的六個主要種群之間大體平均分配,而現在卻呈現出對從事農業活動如蒙古、高加索及黑色種群有利而對過著獵豹採集生活方式如布希曼及俾格米則較差狀態。

澳大利亞土著因為居於孤立無援島嶼未被發現,並維持原有的社會結構;然而隨後歐洲探險家們發現他們後來遭遇慘重命運。

總結來說,這段歷史記錄展示了一個宏觀歷史事件—即農業如何影響並塑造整個人類社會與不同種群之間關係,以及這一過程如何最終導致今日我們看到的一個廣泛不同的地球文化景觀。但它同時強調這一切都不是單方面作用,它涉及長達數千年的複雜交織網絡,其中包括選擇性技術進步、一系列民族移動,以及跨越時間層面的演變轉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