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陵墓分布:追溯他们的去世与安葬之地
然而,关于清朝皇帝们逝世后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去记述,这不难理解,因为死亡只留下了一片黄土,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往事。
总体来说,清朝皇帝选择陵墓的原则主要是模仿明朝。清代帝陵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以顺治入关后中原为界限划分。
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开国皇帝在生前从未能坐在北京紫禁城内的龙椅上,因此他们最终被葬在了“关外”,这个“关外”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
永陵
福陵
昭陵
二、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遵化镇马兰峪镇西侧,与昌瑞山相依。据说当年顺治皇帝来到这里时,不禁对此地风水格局深感震撼,当即决定:“朕死后必葬于此!”这足见顺治本人也是一位有着一定风水知识的人物。
雍正皇帝这里出现了变数。他原本计划就如同父亲一样,在清东陵埋骨,但他生前来到清东陵时,与祖父所看待的一切不同,他认为选址的这一块土地充满了砂石,不吉利,因此放弃了清东陵,并另寻一处吉祥之地安葬自己。
三、清西陵
尽管如此,由于不能浪费好地方,一般情况下,从雍正开始,每个皇帝都会间隔性别埋在两个地点——一个是 清东另一一个是 清西,如同爸爸埋在一处,那儿子就要埋在另一处;如果前一位皇帝是在某一处安息,那么后继者就会选择另一个地点,这种安排可以算作一种协调措施。
具体而言:
康熙—景陵(位于 清东)
咸丰—定陵(位于 清东)
嘉庆—昌灵(位于 清西)
光绪—崇灵(位于 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