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十八帝一览表中的降将如同牛毛明末为何只有吴三桂让人如此痛恨

明末降将如牛毛,吴三桂为何独受诟病?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当时宁远辽东总兵吴三桂奉命保卫京城。部队至山海关闻崇祯皇帝自缢消息,无力抗衡前有李自成后有清军追击的局面。

降或死,为问题所迫,但李自成杀其全家夺爱妾陈圆圆,吴三桂欲报复只能投敌。背上汉奸骂名,但明末多降清者,如洪承畴、祖大寿等,他们如何不被唾弃?

随着封建政权崩溃,文化思想解放,人们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不以讹传讹。这需要文物文献作为工具,以重新定义历史争议事件与人物。

曹操是翻案典型,从乱臣贼子到枭雄,《三国演义》中戏剧性故事吸引了人们。美人伴英雄可挖掘情节,让人垂涎。

安禄山与杨贵妃,在边关生活和深宫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他们成为史上著名的情侣。而对于吴三桂,因为一位艺伎让国家万劫,他成了满清统治阶层反面教材,用以警告不忠行为。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要的是永历帝,被抓回后绞杀,这种斩草除根的手段令人震惊。此外,他想做云南镇守,却在康熙时期撤藩,最终起兵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但他的动机使他失去支持。

所以尽管其他投降者众多,只有吴三桂的名字最令世人痛恨,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加之市井文化的添油加醋,使他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人物形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