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名门琅玡王氏出生的人物中,有一位七岁便展现出书法天赋的少年——王羲之。据说当时晋帝需要为北郊祭祀准备祝词,便让这位才俊将文本刻于木板上。工匠们削去多层,却发现王羲之的墨迹深入木质,直到第三层才露出底部。这份笔力雄劲、技艺炉火纯青,让人惊叹不已。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这是因为郗鉴有个未婚女儿,他想找一个合适的伴侣,而与丞相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一次早朝后,郗鉴向丞相提议,由他挑选其中一人。于是,一位年轻公子袒腹躺在东床上,不动声色地迎接了选择。他既豁达又文雅,当场下聘礼,为郗太尉所赏识。
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一同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活动中饮酒赋诗,汇集成《兰亭序》序言。此帖草稿28行324字,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之”字写作各不相同,被宋代米芾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说有一次路过山阴城桥的一老婆婆卖竹扇,无人问津。当见过风雨的笔触再次浮现,便题上了五个字,使扇面龙飞凤舞,一时间成为热销商品。而养鹅则是他悟书法理论的一个途径,他曾以此换取道士所藏经典。在除夕,每贴春联都能吸引众多求其手迹者,但他每年都会留下半截,让人们只能望美不可即。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等人的名字中为什么没有避讳?原来,他们都是与西汉张良有关的大家族成员,“之”字成了暗号。而这些家族成员信奉道教,与张天师八世孙张良有着密切关系。
最后,在他的家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祖先追随黄老学说,并且崇尚养性神仙,从而影响了后来的书法艺术,使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