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倒的塑像
“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要求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创立一个能够“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分子作斗争的机构”。半个月后,“全俄肃反委员会”成立,这是苏联国内安全机关的前身,被称为“契卡”。捷尔任斯基将其任务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和怠工行为,将其积极分子交由法庭处理,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预审。
当被秩序所侵犯时,人们开始指责“契卡”,但列宁不为所动。就像他对“契卡”的评价一样:“能够坚持无产阶级,这比什么都重要。” “契卡”诞生于布尔什维克立足未稳的特殊历史时期,直接诞生于列宁对秩序的坚持,这或许已经奠定了克格勃的情报帝国的地位。“契卡”沿着列宁划定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并迎来斯大林、亚戈达和贝利亚,而其创建者捷尔任斯基则被丢到了一边。在“大清洗”中,没有法庭,没有侦查和预审,克格勃完全沦为了个人的工具。
新时代的英雄
普京曾是一名间谍,在二战期间,他打入德军内部,为苏军立下汗马功劳。1968年,他16岁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盾与剑》上映。这一年,他决定投身情报工作,从而开启了自己作为一名间谍的一生。
1998年,当叶利钦选举普京成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的局长时,一切似乎都回到过去。但这一次,是不是真的回到了过去?还是说,我们只是重复着历史?
克格勃第二次黄金时代
随着普京崛起,俄罗斯情报机构迎来了第二次黄金时代。他们规模不断扩张、经费不断增长。昔日的克格勃也纷纷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是:谢钦(普京心腹)、祖布科夫(俄副总理、“俄气集团”),弗拉德科夫(前总理、对外情报局局长)等等。在高峰期,有70%的人物都是前克格勃或前武装力量军官,因此人们给他们送上了一个绰号:“强力集团”。
现代化转型
现在掌管俄罗斯间谍的是对外情报局(SVR),它是现代版的克格勃,对应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负责全球性的大规模网络行动。而联邦安全局专注于国内安全与反恐任务,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多元化的情报体系。
对未来展望
SVR在官网明确表示,其目标是破获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们正在逐渐向国内活动转移,就像早年的克格勃一样。不仅如此,它们还在寻求重新获得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就像曾经统治世界舞台上的苏联那样。不过,不论如何变化,一点都不改变的是它们对于国家安全至上的承诺,以及那份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忠诚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