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史上三大移民潮之一——闯关东,是一场个人抗争史和民族奋斗史的缩影。狭义上的闯关东指的是19世纪中叶至此期间,中原地区百姓前往关东谋生的历史。在这次巨大的移民浪潮中,山东人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他们为何不选择去富裕的南方,而偏偏选择严寒的东三省呢?
在清末这一移民高潮期,山东人之所以选择前往东三省而非南方,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满清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清初,由于封禁政策,关外长时间被关闭,但随着鸦片战争后对边疆控制力度减弱,以及为了抵御沙俄对东北侵蚀,清政府逐渐放开禁令,对边疆进行放垦和鼓励移民实边。此时正值黄河流域频繁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加上山东省内饱受水患困扰,大批百姓响应政府号召,以自救为目的向外迁徙。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尽管当时的东三省气候极端恶劣,但由于土地肥沃且人口稀少,这对于寻求生存空间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而相比之下,当时南方虽然经济发达,但人口密集、土地有限,不足以容纳大量逃荒者。
再者,是交通便利性。作为海滨地区,山东省特别是沿海区域拥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直接乘船前往辽宁的大连等地,从而成为最具优势的一条道路。
最后,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显著的事实:在那段混乱无序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下,如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的南方,其安定程度远低于那个时候相对较稳定的东北地区。这也是促使山東人民离开富庶但战乱频仍的地方,而转向更加艰苦但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综上所述,这场闯关 东事件实际上是一场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而又悲壮地追求生存权利的一次伟大行动。他们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做出了选择,将苦难与希望带到了新天地,也留给我们今天深刻的人类情感和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