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在元和年代,他因其才华横溢而闻名于世。据说他曾赴京城投奔韩愈,并为之作《冰柱》、《雪车》二诗,这两首诗深受赞赏,使得他的名声超过了卢仝和孟郊。
然而,后来由于与韩愈的意见不合,尤其是关于写墓志铭一事,刘叉竟然拿走了酬金并离开。这段经历让他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那些只会吹捧死者,而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人的讽刺)
他的诗风峻怪,有才气纵横,如刀剑相击,铿锵作响。代表作有《偶书》、《代牛言》、《冰柱》、《雪车》等,其中《冰柱》和《雪车》的艺术魅力令人难忘,它们如同奇思联绵、有声有色、虚实相生的艺术杰作。
李商隐在《齐鲁二生·刘叉》中评价道:“高人多怪异”,即指出刘叉之所以独特也许正是因为他敢于直言批评,即使是在面对大师韩愈的时候也不畏惧。
胡应麟在《诗薮·七言歌行则》,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疏外篇》,都曾提到过他的作品,他们认为他的词汇选择奇特,但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因此,可以看出虽然他生活的细节并不完善,但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窥见这个时代的一些侧面信息,也能体会到当时人们对于文艺创作的欣赏与期待。
总结来说,尽管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刘叉的事迹,但通过这些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他是一位具有强烈个性和独立思想的文学家,他的小小生命轨迹,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大唐时代里显得格外闪耀着光芒。而这两首被誉为杰出的作品,《冰柱》(述及冬日天气)和 《雪车》(描绘饱受战争蹂躏后的社会景象),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古老而又现代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