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分封的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慈法王、大乘法王)和五个地方之王(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的合称。
明朝自洪武二年开始,多次派员至地方,广行招谕,设置都司卫所,委官封职,并承元制,在地方实行政教合一,管理地方军政事务,对各教派的僧侣代表人物授以国师、大国师等封号。永乐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僧官制度,将西天佛子、二灌顶大国师九人、三灌顶国师十八人及禅师等不同等级的僧官进行了封授。
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明朝中央直接从藏区遴选领袖人物。先后封授了三个法王和五个地方之 王,其中包括乌斯藏帕木竹巴的吉剌思巴监藏被封为灌顶国师阐化 王;尚师哈立麻被尊为如来大宝法 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被封为护教 王;著思巴儿监藏被尊为贬善 王。
昆泽思巴得到了超越地域的大乘法 王爵位,这是继大宝法 王之后第二位超越地域的教法 王爵位。同年,还有萨迦派另一支系南渴烈思巴被尊为辅 教 ワng;必力工瓦地领真巴儿吉监藏也获得了阐 教ワng 的称号。
格鲁派作为新兴宗教力量,其领袖释迦也失曾两次入京,并于宣德年间获得更高荣誉,被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静般若弘照普慧辅 国显 教至善 大慈 法 WaNg 和西天正觉如来大圆道佛。这标志着格鲁派的地位得到认可,并与其他传统宗派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