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尽管楚军实力强大,但狐偃提出用欺诈手段对付楚军,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不同意这种策略,他以“竭泽而渔”、“焚蔽而田”比喻来说明欺诈虽然能立即取得胜利,但长远来看会导致资源枯竭和无法再次使用,这不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面对困境,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用狐偃的计谋。他利用自己曾经许诺给楚庄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将自己的军队连续后撤三次,以此为机会选择合适的地形歼敌。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与之正面交战,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遇惨败。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中,楚国失败,其领兵将领成得臣也被打败告终。
从这段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引申出“竭泽而渔”的成语,用来形容一种短视且不可持续的手段,即便立即获得成功,却可能导致未来资源耗尽或无法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