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统治下的暴政,导致了天下大乱和群雄割据,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渊在太原起兵后,自称大将军,并积极向隋军进攻。在这时期,突厥的力量强盛,他既担心他们破坏自己好事,又想利用他们的悍马,因此听从他人的建议,与始毕可汗进行谈判。最终双方约定:“若能攻入长安,则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为了争取人心和支持,李渊还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不过,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率领他们打仗很是辛苦。
此时,在河南省东部,一位名叫李密的人领导着一支强大的农民义军。他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包含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用来形容罪状之多,用完南山的竹子也书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用东海的大水也洗不清他的罪恶。这句话成为了我们后来形容罪状非常多却又写都写不完的时候所用的成语,即“罄竹难书”。
这篇文章一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人们竞相传阅。李密因为声势浩大而受到各地反对隋朝领袖如窦建德、徐圆朗等人的敬仰,他们纷纷上表劝请李密登基为王。不过,李密认为首先要攻克洛阳,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
对于这一局面,李渊则采取了一个策略性的做法。他希望拉拢这样的权力人物,便遣使通告给他。但是由于自己对这个情况感到犹豫,也怕得罪他,便让温大雅回信给李密,说:“你是我眼中独一无二的人,如果不是我这个老头儿的话,我会跟随你成为你的臣子。”这样说来,看似是在拍马屁,但实际上也是在观察和等待时机,以便坐收其利。
通过这些行动,不仅加深了与各路英雄之间的联系,而且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增添了一层厚重感,使得自己的野心得到了一定的掩护。此举也体现出古代政治家们处理复杂关系、谋求个人利益的一种智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