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述了历史上的赵子龙,一个勇敢无畏的将领,他在三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不惧牺牲,甚至赴汤蹈火。成语“赴汤蹈火”出自《墨子·兼爱》和《荀子·议兵》,形容为某事付出极大的努力。
据说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有个叫韩嵩的人劝他投降曹操,但刘表不同意,他派韩嵩去探听曹操的虚实。韩嵩表示,即使要跳入滚烫的水池或者走进熊熊烈火,也决不推辞,这就是成语“赴汤蹈火”的典故。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嵇康的一个人称赞他的绝交信。在信中,嵇康列举了一系列先圣,以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他比喻自己像野性难驯的麋鹿,只要被羁绊,就会狂躁不安,即使要赴汤蹈火,也不在乎。这封信体现了他对司马氏政权坚定的拒绝态度,最终导致他被诬陷并杀害。
这些故事都传达了一种精神: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也要勇往直前,为自己的理想和原则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