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起以色列的历史,包含了现代以色列国家和犹太人的历史在那片土地上。尽管现在的以色列相对较小,只有威尔士或哥斯达黎加的一半大小,但它却坐落于古代的王国遗址之上,是希伯来语、亚伯拉罕诸教中包括犹太教和其他宗教诞生的地方,这里含有众多宗教信仰所看作神圣的地方。
该地区最初主要是犹太人的家园,直到罗马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后,许多地方变得不再是少数派。在3世纪以后,该地区逐渐被基督教化,然后在7世纪阿拉伯征服后变成了一个穆斯林占据的地带,一直到20世纪。这个区域常被称为“圣地”或“巴勒斯坦”,从1096年至1291年,它成为了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斗争的一个焦点。而自十字军东征结束到1917年的英国征服前,此地先是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的一部分,再次成为叙利亚省的一部分。
19世纪末期,对欧洲迫害犹太人的行为激发了锡安主义运动,最终赢得了建立一个在众多古老王国遗址上的 犹太人人口多数国家(即犹太民族故乡)的国际支持。这一过程伴随着一战期间英国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托管形成后的阿利亚增加,以及阿拉伯-以色列间紧张关系以及两大民族主义产生。
1948年,以色列独立作为标志,并伴随着大量移民进入,以色列也导致了广泛的冲突。自1970年代开始,美国成为了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1979年,与埃及签署了一份《大卫营协议》;1994年,与约旦签订了《以色列-约旦和平条约》。然而,从1967年的战争以来,与阿拉伯国家以及许多居住在以色则或由其占领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之间持续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一直影响着以色的社会、经济生活。
早期人类活动可以追溯至260万到90万年前,从非洲延伸至黎凡特,每个文化都独具特色,其中这些早期人类使用石器工具已发现于此处,如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在伊容发现的是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石器工具之一。此外,还有140万年的阿舍利产业,比如茋哈玛组和博诺特亚阿寇伏桥。
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迦密山脉中的塔崩洞和伊索库尔洞中发现过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类遗骸,其中包括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人类化石之一——塔崩1女尸骨架。此外,在塔崩洞挖掘出的层层堆积代表了一百万年的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可以追溯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历程。
麦伦普塔赫石碑记载于公元前1209年,为法老麦伦普塔赫而建,上书“荒废之地,无种子可收”。这段文字可能指向中央高原上的某个文化群体,而不是组织成型的国家。但是,关于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时期定义自己为“Israelites”的群体仍然是一个讨论的话题,因为这样的标识更多用于禁止异族通婚,并强调家族历史、血统与宗教传统。
该地区字母系统可能源自居住在埃及并使用腓尼基字母的人们,他们将其发展成为所有现代字母系统基础。这意味着这种书写方式能够记录口头传授下来的知识,并且已经能够用来记录商业交易等事宜,即使是在小型聚居点内,也能找到考古学证据显示出一种村庄式中心社会结构,但资源有限且人口较少。
根据希伯来圣经描述,当时北方部落与南方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最终形成两个分离的小王国:北方的是以色列表示,“失去的心”部落,而南方则建立了朱迪亚王国。当时,大部分居民都是撒满人,但是由于不断侵袭,尤其是在提格莱·皮里泽三世统治下的亚述帝国,不仅摧毁了北方但也摧毁了整个朱迪亚,使得很多居民流亡离开。在流放期间,他们创造出了十个失散部落,被称为撒玛利亞人,他们宣称自己来自幸存者并宣布自己拥有正当性,其领导者萨郎二世试图征服他们失败之后,就没有再试图接触他们。一场反抗爆发,由塞琉古帝国统治者安提俄克四世引发,他试图消除犹太信仰并推广希腊宗教,这激发了一系列事件,最著名的是由马加比家族领导的大规模反抗行动,《马加比记》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将希腊统治结束归功于哈西蒙派的一个团体,他们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手动天主制改革而加入这场抵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