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于谦是明朝的栋梁、民族英雄和军事家,他对国家有着无尽的忠诚。然而,在“夺门之变”发生那一刻,于谦并未阻止这一事件。他为什么没有行动?原因很复杂。
首先,“夺门之变”是一场由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等人策划的一次政变,他们想拥立被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这一计划极为机密,对外世界几乎毫无线索,因此于谦也无法得知他们的阴谋。
当夜幕低垂,反叛者借口瓦剌骚扰边境调集军队向皇城进发。石亨掌握了皇城钥匙,使反叛军行进无阻。他们冲破东华门,一路直至奉天殿,将朱祁镇扶上了宝座,并正式宣布其复位。
这次政变关键在于大臣们是否同意。如果大臣们坚决反对,这一切将化为泡影。但当时的大臣面临的是现任天子朱祁钰即将不久长存,无嗣的情况下,其唯一侄子朱见深年幼且又是朱祁镇之子。大臣们认为若非如此,也许更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接受了这一局势变化。
此时,于谦作为钟鼓所召的大臣之一,在奉天殿面对坐在宝座上的朱祁镇时,也接受了这一新局面的存在。虽然他事前不知情,但也未提出异议。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而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选择。他真正效忠的是大明王朝及其百姓,而非单纯地效忠某个君主,只要君主能维护国家安稳,就算是昏君亦可容忍。
因此,当我们回顾历史中的于谦,我们不仅看到他的勇敢与智慧,更看到了他的深思熟虑和高超政治手腕。在那个充满风雨的小船上,他一直努力保持方向,不论风暴如何狂烈,都不会偏离那条指引光荣与梦想航道的小船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