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郦道元以父荫入仕,为官之后,仕途坎坷,在朝中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出历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执法严峻,有威名,但也招致一些宗室怨恨。孝昌三年(527年),镇守雍州的齐王萧宝夤出现反状,宗室元徽等趁机推举拜郦道元为关右慰劳大使,前去监管萧宝夤。同年,郦道元在阴盘驿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杀害。武泰初年,被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此外,郦道元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主要作品
郦道元代表作为《水经注》。《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宋初已缺五卷,后人将其所余三十五卷,重新编定成四十卷。历代钞本有:《隋书·经籍志》中的《水经注》钞本,卷数为四十。《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经籍志》中钞本,卷数均为四十。北宋崇文院编制《崇文总目》,《水经注》被著录为35卷(国家藏残本),明《永乐大典》中有《水经注》钞录本。此外,现存私人钞本中,有明钞本两部,一部是稽瑞楼藏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一部是朱希祖旧藏。另,天津人民图书馆藏有一部明钞残本,称为“练湖书院钞本”,仅存卷21-24。清代钞本中有“小山堂五校钞本”最为著名,为天津人民图书馆所藏。
郦道元的著作还有《本志》(共十三篇)、《七聘》等,但均已失传。
《全后魏文》中录有郦道元《水经注序》一篇。
后世影响
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在后世学者对其不断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郦学。自从隋唐以来,不少学者就已对《水经注》进行研究,但郦学作为一门学问,要到明朝以后才获得发展。清乾隆时期,由于先后出现了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位郦学大师,郦学研究趋于极盛。
郦学研究先后出现了三个主要流派,首先是考据一流,即关注《水经注》文本本身的修补整理工作。
由于《水经注》文字生动优美,长期来为士人所喜爱,因此明人钟惺、谭元春评点《水经注》又发展出词章学派。
郦学研究中最后形成的是地理学派,因为《水经注》记叙河流兼及自然地理。因此到了清末以至,又有杨守敬、熊会贞师生二人,尽毕生精力,撰成《水经注疏》,并绘制《水经注图》,是一部经世致用之书,属于地理学派。地理学派的任务是如何发挥《水经注》的实际功效,使其更好发挥其价值。近代以来地理学派的代表杨守敬、熊会贞所作《水经注疏》是《水经注》研究的重大成果,使《水经注》的地理学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扬,推动了郦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