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的滋润,如同丰沛的雨水,滋养着盖志琨在“雪藏”化石中的探索之旅。他的办公室,就如同一个古老的图书馆,每一块沉静的石头都承载着生命演化的秘密。从一枚核桃般大小的瓣齿鲨牙齿化石开始,他读出了一个史前巨鲨跨越大洋迁徙的传奇。这次发现,不仅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地理分布范围,更为其跨古特提斯洋迁徙提供了重要证据。
这颗牙齿,不简单,它背后的历史故事让盖志琨感到惊叹。在数亿年的岁月里,这种巨大的史前巨鲨曾以其强大的咬合力和锋利的刃状牙齿,在海洋中成为掠食者的顶尖者。而现在,它们留下的只是一些被“雪藏”的化石,等待着科学家们去解读。
盖志琨并非出生于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但他相信,只要将事情做到极致,便能找到真正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他在科考途中受访时说:“你要先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谈是不是有兴趣。”而他的确是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和深入研究中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
尽管面临过许多挑战和挫折,比如没有窗户的小黑屋实验室,以及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成果。但他从未放弃,而是用持之以恒的心态继续前行,最终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篇论文发表于《地质学报(英文版)》,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坚持与毅力。
除了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无颌类盔甲鱼进行研究外,盖志琨还关注到脊椎动物颌部位起源的问题。他利用瑞士同步辐射光源扫描无颌类盔甲鱼内部结构,并通过肉眼无法看清、需要复原重构才能理解的地层图片,以此揭示出这一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种不懈探索精神,使得他能够揭开更多关于这些古老生物生活方式、栖息环境以及它们如何演变成现代脊椎动物世界的一部分的大量秘密。
随着时间推移,盖志琨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问题,还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思考与讨论,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理解生命多样性的奇迹。而对于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地方,他总是带着一种既谦逊又自信的心态回应:“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差了,我只能往上走。”
因此,无论是在遥远时代或近代科技进步下,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凭借他们独特的情感驱动、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以及对真相探寻的一腔热忱,用他们的手触摸那些被尘封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的想象飞跃至那个比今天更加神秘且广阔的地方,那就是那些已失去声音但仍然传递信息给我们的历史遗迹——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