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助力天问一号火星大气演练场中的9分钟逆袭

在怀柔区教科研中心,那位身着白色文化衫、蓝灰色牛仔裤,半边框金丝眼镜的赵瑞给科技日报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安静、斯文。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副教授,他曾参与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相关研制工作,为其在地球搭建了一个火星大气“演练场”。当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时,赵瑞的心中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进行飞行器力/热/噪声载荷环境预测,为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结构设计提供相关气动载荷参数。

为了闯过那段被称为“恐怖9分钟”的过程,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赵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手指微颤:“成功着陆那天,赵老师走路都带风。”从零起步模拟火星大气陨石降落时,那是高速物体遭遇空气阻力迸发的火花。人类进行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不高,大部分问题出现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和着陆阶段。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赵瑞和团队成员创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气动分析软件。这是一次艰巨但又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对于一个习惯较真,对自己更严苛的人来说,更是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整日泡在实验室里,不眠不休,一直到代码正确运行并通过验证。

最终,这个团队得到了总体部门采纳,他们所提出的方案脱颖而出,被选为最优解。对于这样一个谨慎细致、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狠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成就。而在家庭生活中,赵瑞也是一位爱人和父亲,他与妻子共同面对工作挑战,同时也要照顾6岁的大儿子赵航,即使在繁忙之余,他仍能陪孩子们玩乐,并且激励孩子追随自己的梦想,让家人都成为他事业上的支持者。在那个傍晚,当夕阳温暖地洒满他们三口人的轮廓时,也许这只是普通的一家,但正是在这样的平凡岗位上,不同的中国力量汇聚成了一股不可思议的声音,将敲响地球外太空的大门。(于紫月)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