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大气演练场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助天问一号逆袭

在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担任副教授的赵瑞,身着白色文化衫和蓝灰色牛仔裤,半边框的金丝眼镜后,一双不大却充满光芒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地球火星大气“演练场”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

记者采访时,赵瑞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情景,他的手指微颤,激动之情难以掩饰。他说:“成功着陆那天,我几乎每隔一小时就看手机一次。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看到了新闻,我心里那个‘大石头’才落地。”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火星表面,这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了确保这一刻的顺利完成,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赵瑞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为结构设计提供了相关参数。他模拟地球大气,但从未涉足过火星的大气环境,那里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与地球相比密度低得多。

这次任务对赵瑞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代码是仿真软件的“零件”,他与团队成员们从打造这些“零件”开始,每行代码都需要他们小心翼翼地敲定。那段时间,他们几乎天天晚上都是过了零点才回家。

最终,他们创建了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多类大气再入分析软件。这项工作不仅考验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也展现了他们对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心态。

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但赵瑞始终坚持到底,他对于别人的要求严格,对自己更严苛。他曾作为评审,对其他单位提出的方案提出批评,只有经过详细解释才能通过。而在自己的项目中,他也同样认真谨慎,不辞劳苦,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除了工作之外,赵瑞还是一个家庭人。他爱人也是航天行业的一员,他们共同分享着报国的情怀。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他会像普通职工一样,上班做饭,看孩子。但当任务来临时,他就会将其视作家庭的一个重大工程,与家人一起努力克服挑战。

去年,赵瑞还参加了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但由于长期压力导致胃病的问题,最终未能成为正式候选人。不过,即使如此,他仍然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希望能够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在平凡岗位上的他,是中国力量的一部分,是开拓创新的先锋人物。(科技日报记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