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被尊称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他的前半生充满了波折与不幸,从长安出生,他的两位兄长先后被废黜,他在父亲唐高宗李治身边稳定地成长,最终成为武则天第三子。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的两个时期,李显分别担任过皇太子和实际上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尽管有着一些试图恢复旧制和减轻人民负担的举措,但由于个人的庸弱无能,加之对韦氏家族的重用,使得朝政渐渐失去方向。他在位期间,还曾试图发展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实行和亲政策,这些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挽救整个帝国的衰败局面。
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被废黜后的十四年间,他经历了深刻的人性考验。从均州到房州,他被软禁多次,只有韦氏陪伴,一起度过了人生的艰难岁月。尽管如此,在709年的神龙革命中,由于张柬之等人的拥立,他又一次登上了帝位。在这段时间里,他尽量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仅重用韦氏,还通过婚姻联结来增强自己与武姓家的联系。
然而,即使是重新掌权,也无法改变他的命运。他晚年的生活仍然充满了内忧外患,最终在710年的景龙四年病逝于定陵,与其弟睿宗一起埋葬。这段历史反映出一个主题,即即便拥有权力,也不能保证个人或家庭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更不能阻止历史潮流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