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东:书法艺术的沉著与痛快之境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东先生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沉著痛快”的力量。他的篆隶书法,尤其是小篆和隶书,展现了他对古文字的深厚研究和创新的尝试。
倪文东先生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各种文化遗产。他不仅注重笔画的工巧,更追求厚重苍茫与开张劲健的表现力。在小篆中,他融合秦度量诏版篆书的意趣,与秦刻石小篆相结合,形成了生涩劲健而又不失古厚之气。这正如严羽所言,“诗歌有悠游不迫,一为沉著痛快。”倪先生在此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又保持着一种高雅和深邃。
他的隶书同样值得一提。他以汉隶碑文为基础,不追求华丽装饰,而是强调古朴生涩之趣。在《莱子侯刻石》、《石门颂》的影响下,他让笔画自由舒展,没有过分精致或夸张,而是一种简约中的丰富。这需要一定胆识,因为要放弃华丽也要放弃匀净,这种取舍之间显露出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勇气和修养。
我有幸多次见证倪先生挥毫泼墨,每一次都是一个充满形式张力的过程,用笔润燥相映,结字方圆并举,章法疏密有致。同时,他常常将笔画写出纸边,让画面只留下部分笔画,这样的设计富于动感,让人遐想。
总体来说,倪文东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路上探索新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现代审美观念兼备的大型尺寸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当代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是我们学习借鉴的一个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