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唐朝名将,凌烟阁功臣之首
尉迟恭(公元585年—公元658年),字敬德,鲜卑族,出生于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市)。他是一位著名的唐朝将领,被封为鄂国公,是凌烟阁功臣中的一员,谥号忠武,被赠予司徒兼并州都督的高贵职位。尉迟恭以其纯朴、忠厚、勇猛和善战的英勇事迹闻名,他一生在南北征战中屡立战功,最终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驱鬼避邪门神。
据说尉迟恭面如黑炭,这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在历史上,他与秦叔宝共同被视作“门神”的原型。早年时期,他曾经是铁匠,因隋炀帝大业末期加入军队,在高阳地区服役。他在李世民和刘武周之间的对决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但后来因为遭到诸将排挤而离开。但李世民看出了他的忠诚,并且留下了一笔钱让他自由选择是否继续跟随。这次关键时刻的救援,使得尉迟恭成为了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物。
武德三年(620年),当李世民对抗刘武周时,尉迟敬德与宋金刚一起抵御在介休地区。当太宗派遣任城王道宗和宇文士及去劝降他们时,他们决定投降。太宗非常高兴,将他们接纳为右一府统军。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期间,即高祖武德九年的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尉迟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保护了李世民,还射杀了三弟元吉,并帮助太子登基。这些贡献使得他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此外,他还因自负而与宰相不合,最终被调往襄州都督,然后改封为同州刺史。在一次庆祝宴会上,当有人比肩其上的时候,他愤怒地挥拳打向那个人,只差没打瞎对方眼睛,这件事也引起了太宗的不满。
尽管如此,晚年的尉迟恭仍旧保持着他的尊严。他拒绝接受宾客,并且花费巨资修建池塘和台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而且,在晚年,他依然相信一些奇异的手段,比如用云母粉来延长寿命,一直持续到十六岁才停止。他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其遗体被葬于昭陵,其死讯震惊全国,因此唐高宗废朝三天,并命令五品以上官员以及朝集使前往吊唁,为其加封司徒并州都督,同时追谥号忠武。